青藏科考
当前位置:首页>科考动态

《科学通报》出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辑

文章来源 :
2019-09-30 09:24
分享 :

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青藏科考)开展以来,青藏高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隆升的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引起的水和生态变化及其社会影响,对我们的环境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第二次青藏科考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着重研究隆升后的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与高原隆升和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风险、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与适应等问题,特别聚焦于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战略资源远景评估和绿色发展途径科学方案、科学观测综合体系和灾害预警示范等,以保障亚洲水塔与生态屏障的安全。第二次青藏科考是一批专注于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家,在过去长期科学考察和观测研究基础上的综合集成科学行动。

《科学通报》2019年第27期特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担任特邀编辑组织出版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辑。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CSB/64/27?slug=browse


专题编目

编者按

青藏高原水-生态-人类活动考察研究揭示“亚洲水塔”的失衡及其各种潜在风险

姚檀栋

 

科学访谈

孙鸿烈谈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张莉, 张冬梅 

对话姚檀栋: 走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张冬梅, 张莉 

 

评述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期冰川状态失常与灾变风险

姚檀栋, 余武生, 邬光剑, 徐柏青, 杨威, 赵华标, 王伟财, 李生海, 王宁练, 李忠勤, 刘时银, 游超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特征、变化及影响

程国栋, 赵林, 李韧, 吴晓东, 盛煜, 胡国杰, 邹德富, 金会军, 李新, 吴青柏 

 

 “亚洲水塔”的近期湖泊变化及气候响应: 进展、问题与展望

朱立平,  鞠建廷,  乔宝晋,  杨瑞敏,  刘翀,  韩博平

 

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汤秋鸿, 兰措, 苏凤阁, 刘星才, 孙赫, 丁劲, 王磊, 冷国勇, 张永强, 桑燕芳, 方海燕, 张士锋, 韩冬梅, 刘小莽, 贺莉, 徐锡蒙, 唐寅, Deliang Chen 

 

青藏高原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三维观测体系

高晶, 姚檀栋, 蔡榕, 张泰华, 何泽青, 牛晓伟, 徐柏青, 邬光剑 

 

青藏高原“亚洲水塔”效应和大气水分循环特征

徐祥德, 董李丽, 赵阳, 王寅钧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

朴世龙, 张宪洲, 汪涛, 梁尔源, 汪诗平, 朱军涛, 牛犇 

 

青藏高原冰缘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杨扬, 陈建国, 宋波, 牛洋, 彭德力, 张建文, 邓涛, 罗冬, 马祥光, 周卓, 孙航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摆万奇, 丁明军, 王秀红, 阎建忠, 许尔琪, 吴雪, 张炳华, 刘琼欢, 赵志龙, 刘峰贵, 郑度 

 

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及其对青藏高原环境影响

康世昌, 丛志远, 王小萍, 张强弓, 吉振明, 张玉兰, 徐柏青 

 

论文

高亚洲地区冰雪融化时间变化

熊川,  姚汝桢,  施建成,  雷永荟,  潘金梅 

 

古近纪/新近纪之交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重大转折

邓涛, 吴飞翔, 王世骐, 苏涛, 周浙昆 

 

藏东南亚高山暗针叶林干扰迹地森林更新调查

芦晓明, 付婷, 杜琪琪, 张林, 王亚锋, 梁尔源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影响因子

薛凯, 张彪, 周姝彤, 冉沁蔚, 唐立, 车荣晓, 庞哲, 王芳, 王頔, 张静, 姜丽丽, 胡容海, 崔骁勇, 郝彦宾, 王艳芬 

 

祁连山绿色发展: 从生态治理到生态恢复

李新, 勾晓华, 王宁练, 盛煜, 金会军, 祁元, 宋晓谕, 侯扶江, 李育, 赵长明, 邹松兵, 王宏伟, 郑东海, 陈莹莹, 牛晓蕾 

 

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地域功能与可行性

樊杰, 钟林生, 黄宝荣, 虞虎, 王亚飞, 陈东, 郭锐, 刘宝印 

 

基于系留气球的藏东南大气黑碳垂直分布

王茉, 徐柏青, 杨松, 高晶, 张泰华, 何泽青, Matjaž Kobal, A.D.A. Hansen